(乡村行·看振兴)黄山屯溪:昔日河滩荒地变身“网红打卡地”
(乡村行·看振兴)黄山屯溪:昔日河滩荒地变身“网红打卡地”
(乡村行·看振兴)黄山屯溪:昔日河滩荒地变身“网红打卡地”中新网黄山5月28日电 (刘鸿鹤)在(zài)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新江村的率水(lǜshuǐ)河畔,数十顶白色帐篷点缀在绿茵之间,彩色书屋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。这片名为"星宿沙滩"的露营地在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、牛羊遍地的荒滩,如今已成为日均接待超千人的网红打卡地,生动(shēngdòng)诠释着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(yínshān)"的发展理念(lǐniàn)。
昔日(xīrì)的荒滩变身沙滩露营地。任俊翔 摄
生态修复催生"帐篷(zhàngpéng)经济"
"最大程度保留河滩原生态风貌(fēngmào)是我们的(de)设计初衷。"项目负责人朱建军表示(biǎoshì)。2023年当地实施水循环生态修复工程后(hòu),原本季节性积水的荒滩重现生机。通过与村委会签订"村集体土地入股+企业运营"协议,这片240亩的河滩地实现了华丽转身。
营地内自助烧烤区(qū)炊烟袅袅,亲子游戏区传来孩童欢笑,萌宠乐园里孔雀正与游客互动。保留原生植被的沙地上,可移动式帐篷和木屋错落有致,与远处(yuǎnchù)率(lǜ)水河的粼粼波光构成和谐画卷。
"土地入股"实现多方共赢(gòngyíng)
据屯溪区(túnxīqū)黎阳镇党委委员(dǎngwěiwěiyuán)、副镇长程波介绍(jièshào),项目(xiàngmù)选址时特意避开了生态脆弱区,所有建筑均采用可拆卸结构。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获得20%分红,同时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参与建设和运营。数据显示,项目建设期吸纳80%本地劳动力,目前固定用工20余人(yúrén),人均月增收3000至5000元。
"以前只会种地采茶,现在能给(gěi)游客做特色土菜,一天能赚三四百元。"村民王大姐边准备食材边介绍说。像她这样的本地村民们,农闲时在营地(yíngdì)打零工已成为(chéngwéi)增收(zēngshōu)新途径。营地还直采周边蔬菜基地的农产品,带动了配套产业发展。
当地村民正在帮游客准备食材。刘鸿鹤 摄(shè)
"四季运营"让淡季(dànjì)不淡
今年"五一"期间,该营地(yíngdì)接待游客8300余人次。
面对"露营经济季节性明显"的疑问,朱建军亮出创新方案:冬季推出徽州特色杀猪宴、非遗板龙表演和杂技演出;春季开发研学课程(kèchéng);夏季主打亲水项目(xiàngmù);秋季(qiūjì)举办丰收节庆活动(huódòng)。"我们要打造'露营+'旅游综合体,让淡季不淡。”
正在组织团建的本地游客黄俊说:"这里有沙滩(shātān)、萌宠、游船(yóuchuán),配套完善(wánshàn)又不破坏自然,是团建首选地。"带着孩子游玩的汪婷婷则对亲子互动项目印象深刻。
游客在(zài)露营地进行团建活动。刘鸿鹤 摄
"微改造"孕育大(dà)产业
业内观察人士表示,此类"轻资产"项目正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新抓手。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植入(zhírù)新业态,全市已涌现出20余个特色露营地,形成(xíngchéng)"生态修复(xiūfù)-产业植入-村民共富"的良性循环。
据悉,星宿沙滩营地二期将增设缆车、房车营地等设施,串联率水河风光带打造(dǎzào)全域旅游新(xīn)节点。在(zài)保护优先的前提下,这种"微改造、精提升"的发展模式,正在皖南山水(shānshuǐ)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(完)
中新网黄山5月28日电 (刘鸿鹤)在(zài)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新江村的率水(lǜshuǐ)河畔,数十顶白色帐篷点缀在绿茵之间,彩色书屋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。这片名为"星宿沙滩"的露营地在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、牛羊遍地的荒滩,如今已成为日均接待超千人的网红打卡地,生动(shēngdòng)诠释着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(yínshān)"的发展理念(lǐniàn)。
昔日(xīrì)的荒滩变身沙滩露营地。任俊翔 摄
生态修复催生"帐篷(zhàngpéng)经济"
"最大程度保留河滩原生态风貌(fēngmào)是我们的(de)设计初衷。"项目负责人朱建军表示(biǎoshì)。2023年当地实施水循环生态修复工程后(hòu),原本季节性积水的荒滩重现生机。通过与村委会签订"村集体土地入股+企业运营"协议,这片240亩的河滩地实现了华丽转身。
营地内自助烧烤区(qū)炊烟袅袅,亲子游戏区传来孩童欢笑,萌宠乐园里孔雀正与游客互动。保留原生植被的沙地上,可移动式帐篷和木屋错落有致,与远处(yuǎnchù)率(lǜ)水河的粼粼波光构成和谐画卷。
"土地入股"实现多方共赢(gòngyíng)
据屯溪区(túnxīqū)黎阳镇党委委员(dǎngwěiwěiyuán)、副镇长程波介绍(jièshào),项目(xiàngmù)选址时特意避开了生态脆弱区,所有建筑均采用可拆卸结构。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获得20%分红,同时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参与建设和运营。数据显示,项目建设期吸纳80%本地劳动力,目前固定用工20余人(yúrén),人均月增收3000至5000元。
"以前只会种地采茶,现在能给(gěi)游客做特色土菜,一天能赚三四百元。"村民王大姐边准备食材边介绍说。像她这样的本地村民们,农闲时在营地(yíngdì)打零工已成为(chéngwéi)增收(zēngshōu)新途径。营地还直采周边蔬菜基地的农产品,带动了配套产业发展。
当地村民正在帮游客准备食材。刘鸿鹤 摄(shè)
"四季运营"让淡季(dànjì)不淡
今年"五一"期间,该营地(yíngdì)接待游客8300余人次。
面对"露营经济季节性明显"的疑问,朱建军亮出创新方案:冬季推出徽州特色杀猪宴、非遗板龙表演和杂技演出;春季开发研学课程(kèchéng);夏季主打亲水项目(xiàngmù);秋季(qiūjì)举办丰收节庆活动(huódòng)。"我们要打造'露营+'旅游综合体,让淡季不淡。”
正在组织团建的本地游客黄俊说:"这里有沙滩(shātān)、萌宠、游船(yóuchuán),配套完善(wánshàn)又不破坏自然,是团建首选地。"带着孩子游玩的汪婷婷则对亲子互动项目印象深刻。
游客在(zài)露营地进行团建活动。刘鸿鹤 摄
"微改造"孕育大(dà)产业
业内观察人士表示,此类"轻资产"项目正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新抓手。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植入(zhírù)新业态,全市已涌现出20余个特色露营地,形成(xíngchéng)"生态修复(xiūfù)-产业植入-村民共富"的良性循环。
据悉,星宿沙滩营地二期将增设缆车、房车营地等设施,串联率水河风光带打造(dǎzào)全域旅游新(xīn)节点。在(zài)保护优先的前提下,这种"微改造、精提升"的发展模式,正在皖南山水(shānshuǐ)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(完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